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6
0
佛心分享-IT 人自學之術

如何營運一間公司系列 第 6

Pivot, Pivot and Pivot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「Pivot」這個詞,在創業圈幾乎是家常便飯。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字,是在 2018 年。在商業中意思是代表的公司產品或是獲利方式轉向、調整方向。

從一開始的產品構想,到產品上線後的反應,並沒有人能一次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。而真正能走下去的,通常是願意改變的,或是被 VC 壓著改變的人,學習、再出發的人。

許多創業者一開始的想法是基於遇到痛點,並且假設大家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需要被解決,也相信我們的解法能被接受。但市場是否認可,往往要經過一段實際運作的檢驗。當這些初始假設與市場現實出現落差,不轉向通常就等於走向失敗:經費燒完,或是人員覺得沒有未來而離開。因此,我們都會再有一定成果之後,透過 KPI 或是一些指標衡量我們是否需要針對經營調整。這是一種快速學習與動態調整的策略。

Pivot 通常有幾種方式進行調整:

  1. 問題:原本解的問題不夠痛,或根本不是主要問題。重新定義問題比繼續深耕錯誤問題更重要。
  2. 受眾:你的產品可能正確,但目標客群設定錯誤。例如原本針對消費者,後來發現中小企業才是真正付費意願高的對象。
  3. 通路:相同產品,從線下轉為線上、從 ToC 改為 ToB,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營收效果。
  4. 技術:原本的技術方案無法支撐規模化,或成本過高。必須找尋替代方案。
  5. 收入模式:從訂閱制轉為一次性收費,或加入 freemium 模式。

通常創業者聽到改變方向時,認為那代表放棄最初的願景,包括我也是。但事實上,大多數成功的企業都經歷過多次 Pivot,過程中保留了核心的想法,調整了達成願景的手段。例如 IG 最早是一個功能複雜的打卡與照片分享 App,後來創始人聽了女朋友的建議之後,砍掉所有非核心功能,只留下照片濾鏡與分享,才成為如今被 FB 高額收購的 Instagram。

何時該 Pivot?

其實前面的幾個問題發生時,就可以嘗試調整方向。基於資料與資訊、使用者的回饋與商業邏輯的嚴謹調整。Pivot 其實呼應前文的,總體戰略不變,但是戰術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調整。


上一篇
戰略發展要考量的因素
下一篇
現場與解決問題
系列文
如何營運一間公司3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